进入8月份以来,各大酒企纷纷公布上半年业绩数据,多家企业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双位数增长,白酒行业交出满意“成绩单”。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白酒产量仅为209.7万千升,同比减少14.8%,白酒行业去库存仍在进行中。
记者注意到,在各大酒企公告中,年轻化、时尚化布局成为酒企竞争的主要领域,在行业去库存的市场压力下,酒企和电商平台应如何及时调整策略,以贴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相关资料图)
存量市场之争,酒类电商成发力点
8月2日,贵州茅台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约695.76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359.80亿元,均同比增长20.76%。
贵州茅台主要会计数据
截图来自贵州茅台2023年半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茅台公司通过“i茅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93.29亿元,同比增长111.25%。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i茅台”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4200万。
在传统销售渠道遭遇瓶颈之后,线上销售成了酒企的重点发力点。近年来,各大头部酒企纷纷推出自家旗舰店,中小型酒企也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网上买酒成了酒类消费新趋势。
今年“618”期间,酒类消费成为一大亮点。5月31日20点至6月1日晚24时,京东超市“618”开门红28小时,酒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70%,成交用户同比增长60%。淘宝天猫正式开卖仅4个小时,包括起泡及香槟葡萄酒等在内的84个食鲜品类,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天。其中,白酒品类同比增长超过56%,水井坊官方旗舰店、国窖1573旗舰店、茅台王子酒旗舰店销量同比去年增速都超过了100%。
线上销售火热,线下店铺受电商冲击的影响大吗?8月15日,记者走访了郑州二七区数家烟酒店铺,不少老板均表示,近两年来白酒销售的确有所下滑,但是否因电商冲击导致仍值得商榷。
其中一位老板向记者表示,店铺主要面向周边小区居民,来买酒的大多是熟客,“年轻人该不买还是不买”。从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来看,酒类电商与传统渠道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消费群体重合度并不高。
那么各大酒企着重发力电商渠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业内人士表示,开拓和培养年轻人市场才是关键。
醉翁之意不在钱,在年轻人
近年来,我国白酒产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白酒产量为1358.4万千升,2022年这一数字为671.2万千升,6年时间内白酒产量下降了半数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全国白酒产量仅为209.7万千升。
2013年至2022年我国白酒总体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统计局
自2016年以来,白酒产业进入深度去库存周期,其中,白酒消费无法贴合年轻人习惯是主要原因之一。
家住杭州的小陈是一位“90后”,虽然已步入而立之年,但小陈表示,自己并不排斥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很少喝白酒的主要原因是“白酒不好喝,喝不下去”。根据记者观察,持小陈这种观点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在“少喝酒、喝好酒”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如何开拓年轻人市场,成了酒企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布局电商平台,就是酒企培育年轻人市场的重要举措。
记者在“i茅台”APP内发现,除了白酒产品之外,平台还销售两款茅台冰淇淋产品,以及6款手办、徽章等文创周边产品,目标客户直指年轻消费者。
在营销上,“i茅台”更是给冰淇淋产品打出“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的口号。据了解,除贵州茅台外,目前泸州老窖、古越龙山、洋河股份、舍得酒业等多家酒企都入局“白酒+冰淇淋”赛道,积极拥抱年轻消费者。
白酒消费者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消费白皮书》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消费白皮书》,目前白酒消费者在各年龄段人群分布如下:75年前出生、75年至84年出生、85年至94年出生、95年后出生的人群占比分别为25%、23%、34%、18%,其中85年之后出生的人群总占比达52%以上。在最近五年白酒市场涌入的新进消费群体中,83%的人在95年之后出生。值得注意的是,在“95后”白酒消费者中,88%的人会通过线上渠道主动获取信息。
口味为王,低度酒深受喜爱
近年来,以精酿啤酒、果酒为代表的低度酒市场逐渐升温。
知乎精酿啤酒话题优秀答主王梦雨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表示,根据他的观察,年轻人更爱喝葡萄酒、精酿啤酒、鸡尾酒,“总体来说是就味道比较好入口、同时度数又不高的酒”。据了解,王梦雨深耕啤酒领域多年,在知乎平台拥有超过10万关注者,他在平台上以解答酒类话题为主,吸引了一众年轻的酒类爱好者。
今年“618”期间,京东到家开门红战报显示,精酿和鲜啤成交额同比增长160%,拉菲、人头马成交额均同比增长300%。天猫数据也显示,起泡酒、香槟、葡萄酒、DIY鸡尾酒品类备受消费者喜爱,开门红4小时销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00%,桂林漓泉啤酒、健力士黑啤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0%。
为何年轻人更青睐于低度酒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酒品消费的一大特点在于要满足饮酒场景要求。与父辈们以社交、自饮需求不同的是,年轻人的饮酒场景变得多元化,户外、旅游、助眠、佐餐等也成为买酒的理由,啤酒、葡萄酒就成了主要选择。
此外,随着以女性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她经济”升温,果酒的销量也逐年攀升。《1919女性用户购酒大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在1919购酒平台上,女性用户占比从4.79%增长至19.02%。
从2012年开始,借助大力营销,锐澳鸡尾酒开始了“破圈”之路,五粮液、茅台、洋河等各大酒企也纷纷推出自己的预调酒、果酒产品。2017年,国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网络上热映,泸州老窖植入的一款玫瑰李子酒桃花醉借势走红,月销量4000多瓶,一度成为业内翘楚。
2018年之后,年轻人酒类市场再度迎来爆发,除了涌现出一众新进低度酒小品牌之外,软饮巨头、餐饮企业也纷纷入局酒饮市场,苏打酒、果茶酒、啤酒拿铁、花酒等五花八门的酒饮产品层出不穷。
王梦雨认为,大部分小品牌低度酒产品无法长期维持销量,“产品过于雷同,好喝的不多,比如葡萄酒、精酿啤酒都有一些比较强调果味的入门款,但这些入门酒消失的也快”。在他看来,头部酒企要主动求变,“基于产品调研,早日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酒饮”才是未来之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