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访谈
——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王立东
图片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鲍哈斯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对此,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王立东。
中国经济时报:据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科右前旗委、旗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落实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请您介绍一下《工作方案》。
王立东: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履行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科右前旗委、旗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总体要求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以保护草原、森林为首要任务,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王立东: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草原生物量和多样性持续增加,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76%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20年的25.46%提高到26.12%,森林蓄积量由0.1313亿立方米增加到0.167亿立方米;湿地面积稳定在48.71万亩左右。水土保持率由2021年的71.26%提高到72.33%,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矿山地质环境有效治理。全旗能源、矿产、土地、水等重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7.5%。
此外,还将草原畜牧业作为全旗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以打造中国羊草故乡为目标,积极发展人工种草、草种培育、草产品加工等现代产业;坚持林业产业富民行动,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生产、品牌支撑、产加销结合的高效沙果产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沙果产业打造成科右前旗主导和支柱产业之一;依托41.3万亩的国家首批国有草场试点建设项目,利用打草场羊草抚育、天然草场围栏封育、野生羊草草种采集基地、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站、草原生态综合监测站等,建设新时代草原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区,全面推动我旗成为既有颜值,又有价值的“最美边境线”。
中国经济时报:围绕《工作方案》,下一步科右前旗委、旗政府将有哪些重点任务?
王立东:科右前旗将围绕七个重点方面做好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对退化牧场、退化打草场开展分类治理、综合治理,推动羊草产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80万亩,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1158.3万亩。
二是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加强公益林保护,推进公益林保护修复体系建设。实施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抚育等工程。到2025年,申报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双重规划”20万亩。
三是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行最严格湿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违规占用湿地行为,确保全旗湿地面积总量稳定。积极争取国家、区盟政策支持,科学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坚持湿地分级管理体制,加大图布台湿地公园保护力度,促进湿地资源保护安全有序。
四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论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十四五”期间计划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实施侵蚀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侵蚀沟162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66平方公里。
五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全旗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青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鸨、鸳鸯、苍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性保护,扩大野生种群数量。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起天上看、地下查的保护地综合监管体制,切实做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生境)保护。到2025年,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合理的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分别达到80%和88%。
六是加快水网布局规划建设。以统筹防洪、供水、水环境、水生态为重点,以大江大河为基础,以重要湖泊、水库为节点,以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干,加强与东北水网、自治区级骨干水网互联互通,优化水网布局,加快构建科右前旗水网系统。实施乌布林水库、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前期工作。到2025年,水安全保障、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保护治理能力逐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巩固提升。
七是提高生态支撑服务能力。以全旗森林草原火灾高危区、高风险区为重点,推进森林草原预警监测、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防火应急道路和阻隔系统建设。完成科右前旗森林火灾高危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和草原高火险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范能力。到2025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2‰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
绿探索
科右前旗:草原崛起绿色的城
图片来源/新华社
■鲍哈斯
行走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兴安盟科右前旗”)新城,会看见她美丽的身姿,若用心,自会体味到她丰富的内涵和悠远的历史。
底色·活力——勾画品质新城
从开城之初的城乡接合部,到如今以“绿色”为底色,以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转型发展核心区为目标的地理中心和生态中心,草原新城的崛起结束了盟旗市驻一地、前旗政府没有自管城区的历史。
经过多年的建设,兴安盟科右前旗高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调入及相应配套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累计筹资75亿元投入城关镇建设,建成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增至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万人增至5万人,绿化面积达62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达500万平方米,投资4710万元,实施建筑节能改造43.3万平方米。
精品·底蕴——建设大美新城
从设计到施工全面负责兴安盟科右前旗新址植绿与园林建设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原园林管理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高磊,讲述了新城绿化建设的点滴。对于科右前旗来说,建设一个容纳府前、市政、休闲三大广场及交通环岛、步行街为一体的中轴线景观带,是一个复杂、宏伟且亮丽的工程。
坐落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柳川河上的科尔沁公园(原水景公园)更是以一个高“颜值”、高“气质”的形象展现于市民的面前。中心广场区、老年休闲区、青年活动区、儿童娱乐区、滨湖垂钓、植物观赏区、婚庆礼仪区、水上活动等八个功能区,组成了适宜游人休闲、娱乐的动与静、刚与柔的唯美环境,同时也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生态休闲空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坚持走“一半生态一半城”融合发展之路,让兴安盟科右前旗城区成为城市绿核。新城区绿化总面积约380.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1.12平方米,高于全国园林绿地指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绿化格局让一座诗意栖居的生态城市“显山露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一张亮丽名片。
要素·根脉——打造产业新城
由最初设计城区8.36平方公里到目前18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区域空间的拓展为筑巢引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兴安盟科右前旗工业园已成为“生猪、肉羊、粮油、制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大数据”八大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和引领区,加快融入全盟乃至全区产业版图,也成为兴安盟科右前旗实现新一轮赶超跨越最重要的增长极。
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兴安盟科右前旗又坚持“亲商亲民”理念,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创新跨越、生态文明优化等,中广核百万千瓦风电、中药养生文化产业园、华西希望百万头生猪养殖加工、京蒙糖业阿拉伯糖等一批引领型项目稳步实施;哈瓦无人机、双创产业园、鼎诚珠宝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了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教育健康养老、高新技术和现代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
匠心·独具——构筑活力新城
依托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科尔沁镇的大棚蔬菜高质量农业发展,以农旅文产业为支撑,两地成为兴安盟科右前旗及乌兰浩特市休闲度假、瓜果采摘、婚庆取景的悠然胜地。
在城郊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同时,两镇农旅文产业纳入前旗全域旅游大局,五年前就已培育成为兴安盟科右前旗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有人说,这个北方的小城还能看见江南的灵秀;也有人说,这里碧绿的草坪,就像一块块绿色锦缎,平平展展,把房前道旁的空地覆盖得严严实实,不见一点裸露。城区市民的幸福感在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序更替,筑梦前行。如今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如一幅正在缓缓展开的壮丽画卷,在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中昂首阔步,焕发新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时评丨多渠道、多举措增收入扩消费
●视点丨PPI降幅收窄 将带动工业企业利润逐步回升
●解读丨全过程监管让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的放矢
●聚焦丨四川:国有企业助力“四类地区”振兴发展
●区域观察丨苏州的成功能复制吗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关键词: